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過年又要胖一圈了嗎?把握飲食心法,享受美食不發胖!

撰文:Eleanor 營養師  | 2023-1-17

 

總在過年連續大餐後感到懊悔不已、落入增胖與減重之間的無限循環嗎?其實只要把握幾項簡單的飲食原則,就能放鬆享受年夜大餐也不發胖喔! 

農曆新年假期即將來臨,終於可以卸下一整年的緊繃與疲憊,好好的與親友團聚。在假期放鬆的氛圍之下,許多人連對飲食的控制也跟著卸下,結果一不小心就在放縱飲食幾天後,讓平日辛苦累積的減重成果前功盡棄。

不想在過完年後感到懊悔不已、落入增胖與減重之間的無限循環,在飲食方面,從製備餐點到用餐技巧,只要把握幾項簡單的原則,讓你放鬆享受年夜大餐也不發胖喔!

 

外帶年菜怎麼選?

過年必點的經典年菜,像是糖醋魚、紅燒蹄膀、佛跳牆、紅蟳米糕、香腸臘肉等等,皆是鹹鹹香香的美味料理,鹽巴與醬料主宰了味蕾的歡愉,油脂提供了香氣與食欲的滿足,勾芡增添了滑順濃郁的口感,不過,享受此等美味的同時,也連同它的高熱量一起概括承受了。

別擔心,請還是放心好好享受專屬於年節假期的美食。不論是買外燴、冷凍年菜、還是自己煮,只要整體菜色種類搭配得宜,還是能避免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唷。

  1. 種類均衡搭配:
    除了買2-3道應景的經典年菜以外,建議要再搭配等量的蔬菜或半葷半素的料理,這樣不僅可以讓營養更均衡,當吃到有飽足感的程度時,整體的熱量攝取也比較不容易超標。
    肉品的選擇可以雞鴨魚及海鮮等白肉為主,而屬於紅肉的高脂肉類如東坡肉、紅燒蹄膀、獅子頭、香腸等料理則盡量控制在1-2道以內。因為高脂肉類熱量密度高,容易一不小心就熱量爆表。舉例來說,同樣份量的蹄膀與花枝相比,蹄膀的熱量是花枝的2.4倍,吃一口蹄膀的熱量等同於兩口多的花枝。可見若要做好熱量控制,還是吃花枝比較划算!

     
  2. 改造年菜減油減鹽:
    外帶或宅配的年菜如果是冷凍的,可以先刮除最上層的油脂層,而自己烹調的湯品,也可以先撈除浮油的油滴,來減少料理中油脂的含量。
    而在加熱冷凍年菜或烹調傳統年菜的同時,可以再加入開水和豐富的蔬菜,來稀釋料理整體的鹽份和熱量。另外,也要減少使用額外的醬料或油包,降低高油高鹽料理對身體帶來的負擔。

 

年夜飯怎麼吃才不容易發胖?

  1. 控制份量就能控制熱量:
    每餐蛋白質的份量控制在手掌大小以內,蔬菜吃足兩碗8分滿的量,而澱粉的份量則要控制在一碗以內,把握這些原則,就能控制每餐的熱量不超標。
    另外要注意的是,過年期間常見的餐後點心,像是年糕、蘿蔔糕、八寶米糕、餅乾等等,都是屬於澱粉類,所以如果想要好好享受這些餐後點心,那麼正餐的澱粉就要減量,做好熱量的規劃與分配。

     
  2. 吃對順序就能減少熱量攝取:
    飯前可以喝300c.c.的溫水來增加飽足感、溫潤腸胃道;或是可以先飲用含有水溶性纖維的飲品,例如青汁,因水溶性蔬菜纖維具有包附油脂及澱粉的作用,可以阻隔其與消化酵素和腸壁的接觸,因而降低食物中油脂及澱粉的吸收率,此外,水溶性纖維也可以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,進而減少體脂肪生成。
    用餐時,也建議先吃熱量較低的蛋白質和蔬菜,來增加飽足感。而屬於熱量地雷的食物,例如糖醋料理、佛跳牆、年糕、蘿蔔糕,則是在吃到8、9分飽時再吃,以免不小心吃太多。

     
  3. 有意識地吃:
    想好好犒賞平日辛苦的自己、年節從早吃到晚的習慣、以及團圓聚餐邊聊天邊吃飯的模式,都是過年期間過度進食的常見原因。這些也都與沒有去覺知自己「已經吃了多少」以及「是否已經吃飽了」有關,因此在不知不覺中越吃越多。
    其實可以理解在團圓聚餐的氛圍下,較難好好的覺知與感受自己的飽足狀態,所以可以和家人約定好,限制年夜飯在2小時內結束,或是設定一個時間點提醒自己開始停止進食,如此較能夠避免在不知不覺中過度進食的情況發生。

 

過量飲食後如何補救?

如果還是不小心吃太多,這時候不僅擔心著發胖的問題,還可能承受著脹氣、胃痛的難受感。

於此狀況下,建議減少餐次,給予腸胃充分的時間好好消化;於此同時也要多喝水,促進新陳代謝,也幫助排出大餐後滯留於體內的過多鹽分。

除此之外,也可以在一早起床時先喝一杯溫水,再搭配適合自己的益生菌,來調節消化道機能,幫助消化與緩解腸胃的不適。

 

 

把握以上飲食心法,相信大家在放鬆享受美食的同時,也能以健康的體態迎接美好的新年。祝福各位,新年快樂!

 

 

本刊不提供醫療建議、諮詢、診斷,或從事醫療行為。如您有使用任何藥物或醫療設備的需要,請您即刻就診或尋求醫療專業者詢問意見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