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擁有45歲的歷練,享有25歲的膚質,你,更需要關注內在保養!
撰文:Eleanor 營養師 | 2023-4-17
女性在家庭、職場與社會中承載著許多責任與壓力,而在盡力扮演各種角色的同時,很容易就忘記要好好關照自己。
母親節即將到來,別忘了媽媽除了擔任著媽媽的角色,也是愛美的女人!
不妨趁著母親節,全家一起慢下腳步來,喘口氣,重新檢視如何優化飲食和生活習慣,為自己、為媽咪好好打理一番,由內而外打造凍齡好氣質!
肌膚膠原蛋白從25歲開始流失
隨著年齡增長,人體合成膠原蛋白的速度會逐漸減慢。從25歲開始,肌膚的膠原蛋白就會開始流失,因為此時膠原蛋白合成的速度已趕不上分解的速度。
女性在更年期後,皮膚更少了雌激素的保護,膠原蛋白每年減少2.1%,皮膚厚度每年減少1.1%,須要更用心的呵護保養。一旦膠原蛋白不足,容易造成皮膚乾燥、失去彈性、產生皺紋,甚至連傷口癒合都變得比較慢。
雖然年齡的老化無法避免,但肌膚的老化是可以延緩的。本篇文章要帶各位了解保養熟齡肌的飲食心法,讓 35、45、55歲的我們一起由內而外,調養出凍齡的好膚質吧!
1. 首重腸胃保健
養顏美容的第一步,就是打造健康的腸道環境!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與免疫器官,一旦腸道不健康,消化吸收機能就會跟著下降,這時即使補再多營養、吃再多保健品都是枉然。
此外,經常便秘的族群要當心了,排便不順會讓腸道殘留過多的毒素、壞菌比例也跟著增加,會進一步導致免疫失調,可能引發面皰、濕疹、肌膚發紅、乾癢等全身性發炎問題。
所以唯有解決腸胃的問題,才能從根本改善肌膚的問題!可以從增加腸道中的好菌著手,好菌會分泌抗壞菌物質,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,而且好菌與腸道免疫細胞的互動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免疫平衡,減少發炎反應。
而要讓好菌成為腸道菌群的優勢種,除了可以補充益生菌以外,還需要同時攝取益生元 (或稱益菌生),幫助好菌在腸道中的存活與生長。
常見的益生元有
2. 吃足膠原蛋白合成原料
在膠原蛋白流失大於合成速度的年紀,更要注重開源節流,這裡的「開源」指的就是加強補充合成膠原蛋白所需要的營養素,除了主要的材料—蛋白質以外,我們從食物中所攝取的蛋白質,要能順利被身體轉換為肌膚的膠原蛋白,還需要維生素C、銅、鐵、鋅等微量元素的協助,缺一不可。
除了攝取各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外,研究發現,藉由膳食補充品攝取預先經過水解的小分子膠原蛋白胜肽,特別是含有脯胺酸(Proline)、羥脯胺酸(Hydroxyproline)或甘胺酸(Glycine)的二胜肽,除了可以提升肌膚角質層的含水量、減少皺紋、預防曬斑和紫外光的傷害以外,這些小分子胜肽具有生物活性,可以刺激負責合成膠原蛋白的纖維母細胞增生、並且促進膠原蛋白和玻尿酸的合成,等於是同時擴建了製造膠原蛋白的工廠、還提升這些工廠的產能喔,著實為一有效率的保養方式!
幫助肌膚Q彈的營養素蘊藏於各類新鮮食物當中
3. 執行抗發炎飲食
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都會增加體內的自由基,而自由基會攻擊膠原蛋白結構,導致膠原蛋白的分解與流失。因此,在開源節流的「節流」中,首重抗氧化、抗發炎,以減少體內自由基,延緩膠原蛋白的流失。
維生素A、維生素C與維生素E是對抗自由基、保養皮膚結構、預防紫外光傷害所不可或缺的抗氧化營養素,而五顏六色的新鮮蔬果當中所含有的植化素,也有很優異的抗氧化功效,例如有名的紅藻蝦紅素,其抗氧化力 (清除自由基的能力) 是維生素E的550倍、維生素C的6000倍!
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有
抗發炎的食物則是推薦補充 Omega-3 脂肪酸。每日補充 1000-2000 毫克的 Omega-3 脂肪酸可以有效抑制促發炎物質的生成,此外,Omega-3 脂肪酸還具有促進血脂代謝的作用,當血液循環順暢了,膚況與氣色也就自然變好囉!
富含抗發炎 Omega-3 脂肪酸的食物有:
4. 調節荷爾蒙平衡
人體的雌激素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、減緩流失,而植物性雌激素 (phytoestrogens) ,例如大豆異黃酮,其化學結構與人體的雌激素非常相似,會產生類似雌激素的作用,因此經常適量攝取含有植物雌激素的原型食物,可以溫和地補充體內的不足,有助於改善肌膚乾燥與皺紋的問題。
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有:
結語
讀到這裡,你有沒有發現,所謂青春凍齡的飲食密碼,就是「均衡飲食」,攝取多樣化的營養素,幫助被我們使用過度的身體恢復正常機能;當然啦,除了飲食以外,也別忘了要每日調適心理壓力、睡飽睡好、有心力時多活動。
現在就動身執行以上心法,只要持之以恆,相信不久後,你也能裡裡外外展現逆齡的好氣質!
本刊不提供醫療建議、諮詢、診斷,或從事醫療行為。如您有使用任何藥物或醫療設備的需要,請您即刻就診或尋求醫療專業者詢問意見,謝謝。